異位性皮膚炎調體質、內外兼治是根本(迷思:中藥搔癢排毒反應)

by chuchu

(最後更新:2024.02.12)

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,身邊有異位性皮膚炎的孩子越來越多呢?

異位性皮膚炎,又稱異位性濕疹,除了基因和生活環境等因素外,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,就是「皮膚屏障異常」,在中醫概念裡,與身體肌表營衛不和密切相關,接下來的內容也會好好來跟大家聊一聊,中醫視角如何看待過敏體質。

如果把皮膚想像成保衛我們身體的城牆,皮膚屏障異常就像是城墻破洞了,讓過敏原、外來的刺激物更容易進入體內,引發與過敏相關的免疫反應。

不只會造成皮膚搔癢,後續還有機會引發氣喘、過敏性鼻炎等呼吸道過敏,也就是所謂的「過敏三部曲」

所以,好好治療異位性皮膚炎非常重要,除了避免皮膚狀況持續惡化,讓孩子可以好好睡、長得好之外,對於預防未來其他的過敏問題也有很大幫助哦!

門診另一個很常遇到一個問題是,「吃中藥後皮膚更癢,是排毒反應嗎?」如果遇到了,又不方便回診跟醫師討論,該怎麼辦呢?

*溫馨提醒:這篇文章很長,大家可以善用下方的目錄索引,當然如果有時間希望你能完整看完(笑)

異位性皮膚炎就是濕疹,皮膚屏障異常、基因、環境等多因素造成

「王醫師,我的孩子有異位性皮膚炎,就是濕疹嗎?」

是的,濕疹是皮膚炎的統稱,異位性皮膚炎就是濕疹之一。所謂異位性體質,是與基因有關的慢性、過敏性發炎反應,當這樣的發炎反應發生在皮膚,就稱為異位性皮膚炎。而異位性皮膚炎可以在任何年齡層發生,有1/4的人是在成年後才出現症狀。

近幾年來,不只台灣,罹患異位性皮膚炎的人持續在增加,而異位性皮膚炎的發病原因是複雜的,除了基因、生活環境因素(空污、菸害、常接觸加工食物、較少曬太陽等),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是「皮膚屏障異常」

如前面提到的,皮膚就像城牆,是我們人體與外界的一道天然屏障,擁有很重要的保護功能,大家可以把皮膚屏障異常想像成,這個重要的保護層坑坑疤疤的有破損,就會影響到皮膚保護的完整性,也因此導致皮膚的水分容易流失

有異位性體質的人,本身對於過敏原或其他刺激物就會過度反應,當加上皮膚屏障異常時,就更容易受到外在環境變化的干擾,誘發皮膚發炎、搔癢的問題。(這也是為什麼一變天,很多人的皮膚就開始癢了)

當皮膚反覆發炎,就會常表現有紅、腫、流組織液,或者極度乾燥的狀態,最困擾的就是癢到一個不行,甚至影響到睡眠與白天專注力

孩子的睡眠很重要,如果過敏問題會干擾到睡眠,一定要積極治療哦!

異位性皮膚炎可透過臨床問診診斷

異位性皮膚炎的診斷不複雜,透過問診,了解發作情況(是否反覆搔癢發作)、發作部位:

  • 成人:典型發作於關節屈側如肘窩、膝窩等容易累積汗水處
  • 嬰幼兒或兒童:典型發作於臉部與身體伸側如手肘外側、膝蓋處

另外再確認,有無過敏性鼻炎、氣喘或相關家族史就可以診斷。

當然皮膚癢也不是只有異位性皮膚炎,脂漏性皮膚炎(一般在四個月大後會慢慢改善)、接觸性皮膚炎等,也都是會讓孩子皮膚搔癢的。

避免過敏三部曲,就從治療異位性皮膚炎開始

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之所以重要,就是因為這個免疫發炎失火的狀態,不只被侷限在皮膚。

過敏三部曲的第一部曲,就是異位性皮膚炎,接下來就可能出現氣喘與過敏性鼻炎

除了免疫系統本身對於過敏原或刺激物,與無過敏的人相較下,有比較劇烈的免疫反應外,若加上前面提到的皮膚屏障異常,就讓這些過敏原更容易長驅直入體內,引發與過敏相關的免疫反應。

因此不只皮膚,其他部位(氣管、鼻子)在之後也可能會出現過敏症狀,就是我們熟悉的呼吸道過敏—氣喘、過敏性鼻炎。

延伸閱讀:孩子是感冒還是鼻過敏?門診的大哉問

延伸閱讀:頻繁咳嗽也可能是氣喘!談中醫氣喘調理

在門診中可以觀察到,異膚、鼻過敏、氣喘三者之中,同時合併有兩個以上診斷的孩子其實很常見,我會跟家長說,回去吃中藥後,請一併觀察皮膚、鼻子、氣管的症狀變化(要注意咳嗽變異型的氣喘,症狀是以咳嗽為主,尤其半夜或清晨咳嗽,也常在運動或哭笑後咳嗽),治療目的是改善過敏體質,而這些症狀常都與過敏相關,是可以一起治療並觀察有無改善的。

此外,盡早讓異膚穩定下來,未來的皮膚狀況也比較不會嚴重到難以控制。

異位性皮膚炎會好嗎?首重止癢,中醫從營衛角度看過敏體質

異位性皮膚炎是會好的,希望能給家長一點信心。(我們跟孩子一起加油!)

在持續治療追蹤下,研究發現有異位性皮膚炎的孩子隨著年齡增長,有約8成的比例可以擺脫異位性皮膚炎,或者改善至變成間歇性發作。

但也觀察到,搔癢症狀越嚴重,或皮膚搔癢範圍越大的孩子,相對也比較不容易好。

要能夠痊癒,除了隨年紀皮膚屏障會漸漸改善以外,也與積極治療、持續穩定皮膚屏障有關。

現代醫學有提到「異位性體質」,既然是體質,就跟體內的氣血陰陽脫不了關係。皮膚屏障的穩定度,在中醫觀點中,與肌表的營氣、衛氣有無正常且和諧地運作有關

但營氣、衛氣不好懂,為了方便大家理解,我會用「表虛」來表達這樣的狀態。所謂的「表」是相對「裡」而言,只要是第一層會接觸到外界環境的,包含皮膚、呼吸道,大致可以理解成中醫「表」的範圍。

而「虛」是一種不足的概念,「表虛」就可以想像成,我們身體這些第一線接觸到外界環境變化的範圍,是不穩定且不堅固的

你會發現,欸?其實跟西醫在談的「皮膚屏障異常」概念類似耶?沒錯,其實一點也不衝突哦!甚至在中醫「表」的概念中,還涵蓋了鼻子、氣管等呼吸道

但除了「表虛」,臨床診斷上還有蠻多其他體質狀況需要一起考量,比如有無「寒邪外束」、「火氣」的問題,甚至在發炎非常厲害的時候,依據脈象的呈現,我們可能也會先使用減輕發炎、穩定免疫為主的處方。

(這段是否很像外星文,簡單來說,體質是很複雜的,請交給專業中醫師判斷哦)

這也是為什麼,在異膚孩子身上,常常會使用到「桂枝湯」相關的加減(其實成人濕疹也算蠻常用到),就是因為桂枝湯是調和營衛最重要的處方了。

讓孩子不癢,是初期的首要目標。因為搔抓會不斷讓皮膚進入下一個惡性循環,有傷口的皮膚會更加脆弱,也更敏感。在症狀還算輕微時,趕快讓皮膚穩定下來很重要。

異膚的治療跟鼻過敏一樣,在還沒全好之前,至少希望能穩定到不影響睡眠、白天的專注力、孩子不覺得困擾。睡眠真的很重要,睡得好身體的修復也才會更快速。

如果症狀不到太嚴重,很多孩子吃了1-2週的中藥後,抓癢的頻率就會開始下降,不過,吃藥有改善當然是好事,但異膚的根本在於皮膚屏障異常跟過敏體質,要調過敏體質就需要時間,治療上真的很需要耐心,調養3個月至半年都是很常見的

即使比較不癢了,也建議繼續吃一陣子中藥保養,慢慢從一天3次,減少成一天1-2包。

減藥時的重點在於,觀察有沒有持續穩定,當減藥後也好好的,沒有症狀的反覆,那就代表孩子體質已經穩定到可以不吃藥了。

關於吃藥後的症狀觀察,以及中藥需要吃多久,請參考:已經接觸中醫

出汗不好嗎?不易出汗反而是問題

流汗是正常的生理功能,透過研究發現,異位性皮膚炎的人製造汗水的功能是比較差的。

這與中醫的觀察有部分是一致的。有一種體質的孩子,比別人怕冷怕風,也不太容易出汗,同齡的孩子在一樣的活動度之下,可能都已經滿身大汗了,唯獨這個孩子的身體摸起來仍偏乾。

這個狀況在中醫經典古籍《傷寒論》中有提到:

「太陽病,…,面色反有熱色者,未欲解也,以其不能得小汗出,身必癢,宜桂枝麻黃各半湯。」

當體表營衛不和,又加上外寒束表,肌表的毛孔開合異常,汗液不得出,就會造成搔癢的表現。

透過中藥,使營衛氣能夠協調運作、讓毛孔正常開合,就能改善搔癢的問題。當皮膚改善,排汗功能也會慢慢恢復。

不過要提醒,不是所有異膚加上不容易出汗,都可以給這個處方,要記得,體質是複雜的,還是要由中醫師診斷後才能用藥哦!除了症狀表現外,透過把脈交叉確認體質是必要的,不然越吃越糟糕就麻煩了。

但是出汗後會誘發搔癢是事實呀?那到底能不能讓孩子出汗呢?

適度出汗是需要的,因為出汗可以調節體溫,悶著反而更癢。汗水中也含有天然的保濕因子,但在出汗後要盡快擦乾,不要讓汗水留在皮膚上太久造成刺激就可以了

如果方便沖水,可以直接快速沖個澡將汗水沖掉,在外時則可以先用濕毛巾按壓、接著用乾毛巾拍乾,不要有過多的皮膚摩擦。(一個小心呵護的概念)

因為濕紙巾常有添加物,像是香精或酒精,建議不要使用在異膚孩子身上。另外,出門時可以多帶一套備用衣物,大出汗後擦一擦,換上乾淨舒服的衣褲。

環境變化難控制,只能讓自己強壯

看了前面的討論,會發現中西醫在處理異位性皮膚炎的觀點上,其實完全不衝突。

隨著異膚程度的不同,目前西醫治療上,在發炎較厲害時,處理的方式包括外用類固醇或非類固醇藥膏,更嚴重的可能會需要口服或注射型類固醇、照光治療(主要用於成人)。

也包含修復皮膚屏障、做好皮膚保濕(乳液很重要!)、避免過敏原、汗水刺激(出汗後盡快壓乾),而合併感染時會用到抗生素治療,現在還有新型生物製劑療法提供給嚴重異膚的情況做選擇。

在中醫治療中,我常會跟家長分享治療的目標在於,改善「表虛」,就是要「增強孩子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」,其中就包含了「止癢、改善皮膚發炎」、「修復皮膚屏障」、「減輕過度敏感」等概念。

因為外在環境變化我們無法控制,所以改變自身的體質狀態、增強防護力,才是最重要的!(就像是你無法改變別人,只能改變自己一樣)(人生的道理都是一樣der)

當發炎非常厲害時,搭配外用類固醇藥膏使用,絕對是沒問題的。隨著皮膚狀況漸漸穩定下來,西藥自然可以慢慢減少強度與用量。

有時家長會很焦急,擔心西藥的副作用,或者發現一停西藥症狀就反彈,所以想要馬上全部換成中藥治療。不是絕對不行,只是如果孩子已經長期透過西藥在控制,在剛停下西藥的時候,勢必會有症狀反彈的階段,這樣可能會干擾到我們觀察此次開立的中藥有無幫助。

所以一般我的建議是,暫時維持現有的西藥使用,尤其在有規律使用西藥的前提下,如仍有症狀起伏,可以做的是,觀察開始加上中藥後,有沒有更穩定

這樣就比較能確定,在中藥的幫忙下,皮膚是有改善,後續隨著越來越進步,西藥就可以慢慢退場。(如果可以搭配皮膚科或小兒科醫師的評估,慢慢減少也蠻好的)

大家可以試試下載一個app,叫做PO-Scorad,可以較客觀地評估皮膚狀況變化。以最嚴重的病灶來評估,包含濕疹範圍、皮膚乾燥程度、有無紅斑、有無腫脹、有無滲出、是否有搔抓傷痕、濕疹部位有無皮膚變厚現象,還有影響睡眠的程度等,最後會有一個POSCORAD分數,<25分為「輕度」,25至50分為「中度」,>50分則是「重度」,回診時可以將數據提供給醫師參考。

我在門診中有時也會以拍照的方式做追蹤紀錄,家長也可以自行在家拍照,回診時給醫師評估。

吃中藥後皮膚更癢?聽說是排毒反應?

切忌隨意吃補,「表虛」跟「裡虛」不一樣

因為擔心大家誤會,特別把這段拉出來強調一下。

虛的位置不同,使用的中藥就不同。一般坊間的補藥,常常都是用於處理「裡虛」。

所以請大家不要看到「表虛」這兩個字,一股腦想著孩子就是虛,更不要自行買補藥回家,想幫孩子「補身體」。

表虛是在表達營氣與衛氣不協調的狀態,如果孩子合併有火氣的問題,長期吃補反而體質更不平衡,皮膚更難好。

除了吃中藥,勤擦乳液乳霜是很重要的皮膚保養

勤擦乳液乳霜保養皮膚,就是在修復皮膚屏障,能減少皮膚發炎的情況,西醫研究也發現可以因此減少類固醇的使用量。

所以提醒大家要記得多擦乳液,那到底一天要擦幾次乳液呢?

理想上希望可以擦到一天4次,至少2-3次,想到就擦效果是最好的。(不要買太貴的,省荷包)

如果真的只能擦到一天1次,那就建議擺在洗澡後擦,因為洗澡後皮膚水分容易流失,要趕緊把水分鎖起來。

基本上一天洗一次澡就可以,洗澡時間短一些(5-10分鐘),切記不要使用肥皂。不滿6個月的嬰兒,不太髒的話只用清水洗就可以。皮膚較不穩定時水溫不要太高,體感上應該會是偏涼的微溫水(大約30度,不要超過32度)

沐浴乳並非一定得用,如果有使用,建議挑選中性或弱酸性的沐浴乳,有些雖然標榜異膚專用,但還是要聞一聞(確認無味道)、搓一搓(不會起泡),再使用才更安心哦!

乳液的選擇上,沒有哪一款乳液特別好用,每個人皮膚狀況不同,根據氣候變化或皮膚乾燥程度的不同,會需要更換乳液或乳霜、乳膏,有時會需要嘗試、比較看看才知道。

建議挑選大廠牌製造的,重點是要避免一些刺激或容易致敏的成分,比如香精。(有香氣的乳液絕對NG)

乳液、乳霜或乳膏油膏,基本上就是水分跟油脂比例上的差異,偏乾的肌膚只用乳液常常效果不佳,甚至可能在皮膚發炎較厲害時,會有擦乳液後誘發刺痛感的情況。這時建議先停止使用,改用乳霜或油膏試試,以不會刺痛為準。

有時換季引起的皮膚敏感,可能擦擦乳液就能改善。如果擦了保濕產品後,皮膚狀況仍然不穩定,持續反覆搔癢,甚至出現傷口、影響睡眠,就一定要就診跟醫師討論哦!

乳液的用量夠不夠充足,也是蠻有學問的,一般我們習慣的乳液用量,常常是不夠的。關於乳液使用的相關資訊,建議參考賴柏如醫師的文章:

異位性皮膚炎該如何皮膚保養?part II 理想塗抹乳液方式

即使皮膚沒有任何傷口,也不太癢了,但一直以來皮膚就是比較偏乾、容易敏感的話,還是建議平常就要使用乳液、乳霜保養哦!

孩子不願意吃中藥,也可考慮外用中藥膏或藥水泡澡(藥浴)

如果孩子不接受中藥或者太難餵,也可以視情況開立中藥製成的藥膏,比如紫雲膏、黃連膏、苦參膏等,或者將中藥材煮成藥水後,用來泡澡、外敷

紫雲膏有保濕、消炎、幫助修護的成分,一般用於慢性期搔癢、偏乾的肌膚;而蘆薈凝膠、黃連膏、苦參膏則較常用於急性期皮膚發炎較厲害時,外觀紅腫,甚至有些許組織液的狀況。

藥浴部分,也需要依體質狀態選用適合的處方,沒有哪一帖藥水是萬用的。

不論是內服法還是外治法,目的都是希望搔癢的程度減輕,不癢、不抓、不反覆刺激,是讓皮膚屏障能穩定下來最大的重點。

為了穩定體質,也要注意環境、食物、睡眠的影響

環境上能注意的,我想大部分的家長都盡量照顧到了(我知道你們心很累),還是稍微提醒一下,要減少過敏原接觸,如塵螨、灰塵,人在時濕度建議50-60度,人不在時可除濕到50度以下,並且避開悶熱或菸害環境、使用空氣清淨機。

挑選柔軟、透氣的衣料,如棉質或絲質等,避開摸起來粗糙的衣物或羊毛製品。

減少加工食品、糖果餅乾、含糖飲料、太香的麵包,成分表如果有一大堆看不懂的添加物,就不要買。

在皮膚尚未完全穩定前,建議先避開「花生、芒果、鴨肉、筍子」,如果有其他明確會誘發搔癢的食物,也先不要吃到,不然真的很容易反覆!

而身體的營氣與衛氣來自營養的食物,這些營養會經由身體臟腑的氣化活動,散布全身、抵達肌表,因此吃得均衡營養,對皮膚也好處多多哦!

延伸閱讀:惱人的脹氣胃痛,該怎麼吃才好?

此外,睡眠時間不足或者情緒壓力大,都可以是皮膚搔癢的加重因素。孩子建議要有9-10小時的充足睡眠,成人則至少需要7小時。

睡得少或者不忌口,不是說皮膚就一定不會好,但肯定會拉長皮膚改善所需的時間。

很能體會家長的無奈心情,已經很小心避開環境中的各種加重因素,太冷太熱?濕度不對?又誤吃了什麼?摸到什麼?已經盡量照顧到方方面面,孩子依然抓個不停,真的又焦急又氣餒。

孩子的心情就不用說,癢在他身上,心裡肯定很不好受。

異位性皮膚炎不只外觀不好看,搔癢感也會影響注意力跟學習,長期干擾睡眠更可能影響到生長發育及情緒的穩定。

希望這篇文可以幫到各位,讓我們一起努力,為孩子打造健康的肌膚吧!(成人的濕疹問題,中藥效果也很好哦!)

延伸閱讀:孩子的兩大課題一次搞懂—性早熟與轉骨

最後,很感謝有耐心看到這裡的你,文章真的很難寫得輕薄短小哎~(苦笑)

有時的確會因為希望資訊能盡量完整,不知不覺越打越長,如果有不夠清楚的地方,歡迎大家留言,或者門診中給我點建議都可以哦!


什麼時候建議嘗試中醫治療?

服用中藥沒有年齡上的限制,異位性皮膚炎可透過服用中藥減緩搔癢症狀,若有下列的情況,會建議讓孩子試著服用中藥,如果不接受吃中藥,也可以嘗試上述中藥膏、藥水外洗等其他治療方式:

1.反覆搔癢發作,影響睡眠

2.反覆搔癢發作,造成學習、專注力困擾或情緒困擾

3.西藥治療有改善但尚未痊癒

4.西醫治療後仍反覆發作


You may also like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