頻繁咳嗽也可能是氣喘!談中醫氣喘調理

by chuchu

(最後更新:2024.02.11)

簡單去理解氣喘,可以想成是氣管比較敏感。只是呢,又不能等閒視之,太低估氣喘是會有危險的,當我們積極面對,氣喘就沒那麼可怕。

氣喘絕對不是要喘起來才算有,光是「頻繁咳嗽」,就要考慮氣喘的可能性

五歲以下的孩子是否有氣喘,並不容易確認,這篇就來跟大家聊聊,小小孩的氣喘可能會有什麼表現?氣喘造成的咳嗽,有哪些特別容易發作的時間嗎?如果真的有氣喘,有機會好嗎?孩子曾經有出現過喘鳴咻咻聲,就一定是氣喘嗎?

而中醫門診中數一數二常被問到的問題,「又吃西藥又吃中藥,孩子吃這麼多藥會不會不好?」,又或者顧氣管就該吃粉光參嗎?

這些大哉問,一起看下去吧!(因為想把氣喘講得清楚一些,這篇文依然長,大家善用目錄索引嘿)

氣喘不一定會有「咻咻聲」,頻繁咳嗽要當心

氣喘是一種慢性呼吸道發炎疾病,對外在環境中的過敏原或刺激原過度反應,與過敏體質密切相關。

當支氣管因為敏感而過度收縮,就可能會出現喘鳴聲(聽起來就像咻-咻-的聲音,呼氣時從胸腔發出來)、喘不過氣(包含呼吸困難或呼吸急促)、胸悶等表現,或者是明明不像有感冒,卻長期不明原因的反覆咳嗽,常在半夜、清晨或伴隨運動、大笑、哭泣時出現

五歲前的氣喘診斷不太容易,因為孩子無法像成人一樣做肺功能測試,主要是由醫師透過了解孩子的病史、家族史來做臨床判斷。除了上述的氣喘症狀,也會了解過敏史如異位性皮膚炎、過敏性鼻炎、食物過敏,或爸媽有無氣喘史等等。

需要注意的是,典型的喘鳴聲或呼吸困難大概只出現在一半左右的氣喘兒童身上,較容易發現進而及早治療。

但許多孩子是單以反覆咳嗽作表現,屬於咳嗽變異型的氣喘,就比較容易被輕忽而延誤治療。(可能會誤以為孩子只是一直重複感冒)

所以,沒有喘鳴聲或呼吸困難,不代表孩子就一定沒有氣喘哦!頻繁咳嗽也是需要注意的。

有注意到嗎?因氣喘而產生的咳嗽,有特別常見的發作時間點!這個部分要請家長們特別去觀察,孩子的咳嗽,是不是常發生在半夜、清晨,或者是伴隨運動、大笑,或哭泣出現,就要高度懷疑有氣喘的可能

為什麼會有氣喘呢?體質因素是很根本的,另外也跟環境刺激有關。

環境中的過敏原包括塵螨(最主要)、灰塵、蟑螂、黴菌等,以及其他刺激原,像是反覆感冒,空污、菸害,或其他刺激性味道(如燒香、油煙、殺蟲劑、油漆味等)、加工食品中的化學添加物,都有可能導致支氣管發炎逐漸加重,長期下來就有機會誘發氣喘。

只是,避開這些環境加重因素雖然重要,但也不代表避開了以後氣喘就一定不會發生!(重點是,根本也無法完全避開阿~哭)

關於過敏三部曲,可延伸閱讀:異位性皮膚炎調體質、內外兼治是根本(迷思:中藥搔癢排毒反應)

其實隨著環境、飲食習慣變化,成人的氣喘人數也逐漸在增加,而實際有被診斷出來的比例並不高,如果久咳不癒、胸悶、咳嗽有咻咻聲、反覆出現呼吸道症狀,就要注意可能是氣喘造成的哦!

曾經有喘鳴聲不等同於有氣喘,後續症狀觀察很重要

剛剛提到,沒有喘鳴聲不代表就沒有氣喘,那換個問題,孩子有喘鳴聲就一定有氣喘嗎?

答案也是不一定哦!

尤其如果是三歲以下的孩子,由於嬰幼兒呼吸道結構尚未發育成熟,即使沒有氣喘,也可能會在感冒時反覆出現喘鳴聲。

有個方式也許可以協助判斷,也就是氣喘預測指數(Asthma Prediction Index, API):小於三歲的孩子,如果在一年內有4次(含)以上的喘鳴發作,同時合併有下列一個主要危險因子或二個次要危險因子,則為陽性。

  • 主要危險因子:父母親有氣喘/孩子診斷有異位性皮膚炎/對至少一種吸入型過敏原過敏
  • 次要危險因子:沒有感冒時仍有出現喘鳴/血液中嗜伊紅白血球超過4%/血中可測得對食物過敏

研究顯示,如果API為陽性,就會有4-10倍的機會在六歲至十三歲時發生氣喘;若API為陰性,95%的比例不會有氣喘。

簡單來說,如果孩子還小,在感冒時常有喘鳴聲,但沒有上述提到的主要/次要危險因子的話,家長們可以稍稍放心,孩子高機率不會有氣喘。

所以,曾經有喘鳴聲不一定就是氣喘,但是,反覆出現喘鳴聲,的確是個蠻重要的訊號,閃閃黃燈提醒家長注意孩子是不是有氣喘的早期症狀,建議可以帶孩子與醫師詳細溝通討論哦。

控制不佳的氣喘是危險的,要小心!

如果孩子有氣喘,盡快穩定症狀就很重要,而氣喘有沒有控制好,可以從以下幾個方向來觀察:

  • 孩子白天有哪些症狀,包含喘鳴、咳嗽、呼吸困難,有無每周大於兩次
  • 日常活動有沒有受到影響,包含運動、激烈遊戲,或哭笑時出現咳喘症狀
  • 晚上睡覺時有沒有咳喘症狀
  • 一周是否需使用緩解藥物(短效型支氣管擴張劑)超過兩次

以上四項當中,有三項以上,就代表孩子的氣喘控制是不理想的。

當氣喘控制不好,代表孩子晚上常無法好好睡覺,也會影響到白天的各種活動,是會大大影響生長發育的。更令人擔心的是,急性發作時不及時處理可能會危及生命。

大多數孩子的氣喘急性發作,常是上呼吸道感染誘發的。哪些情況代表孩子處於嚴重的急性發作狀態呢?

  • 焦躁、嗜睡或意識不清
  • 無法完整說完句子或片語
  • 肋骨下方凹陷
  • 發紺(嘴唇或其他黏膜處發黑發紫)
  • 1-2小時內吸入3次短效型支氣管擴張劑症狀仍沒有緩解

若有以上情形,就應該要趕快送醫!

也因此,不論是透過西醫還是中醫,或者兩者同時搭配治療,讓氣喘好好地穩定下來,是非常重要的事。

許多人對於氣喘是不太了解的,但這個不了解可能會致命。我也曾遇過孩子正在輕微發喘,但家長沒注意到的情況。

因此全球氣喘倡議組織(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, GINA)訂定了每年五月的第一個禮拜的週二為「世界氣喘日」(World Asthma Day, WAD),希望能促進全球對氣喘這個疾病的認識。

及早調理,氣喘大部分可改善並達到穩定不發作的狀態

氣喘會好嗎?及早治療調理,氣喘大部分都可改善並痊癒。

因此,氣喘千萬別放著不管,要在氣管反覆發炎惡化,導致氣管纖維化之前趕快治療。

以西醫用藥來說,可簡單分為「緩解藥物」、「控制藥物」兩大類,緩解的藥物用於氣喘急性發作期,如剛剛提到的短效型支氣管擴張劑。

要注意短效型支氣管擴張劑不能每天使用連續超過兩週,頻繁使用反而會造成支氣管更加敏感,只能在必要時使用。

當每週需要使用2次以上的緩解藥物時,代表氣喘控制不夠穩定,應該盡快回診與醫師討論。

而控制藥物則是每天使用,目前治療五歲以下的氣喘孩子,是以低劑量吸入型類固醇為首選,目的是讓氣管的發炎減輕,在安全劑量之下,並不會有全身性的類固醇副作用。

那中醫怎麼看孩子的氣喘呢?如同在異位性皮膚炎的文章中有提到,這些孩子常有「表虛」的體質狀態。(更精準的說法是,表層的營氣、衛氣運作不協調)

「表」是相對「裡」而言,只要是第一層會接觸到外界環境的,包含皮膚、呼吸道(鼻子、氣管等),都可以理解成中醫「表」的範圍。

而「虛」是一種不足的概念,「表虛」可以想像成是我們人體第一線接觸到外界環境變化的範圍,是不穩定且不堅固的

所以當外界環境在變化,不夠堅固的身體,就會出現各種反應,發生在鼻子就會打噴嚏、鼻水、鼻塞;發生在皮膚就會發紅、搔癢;發生在氣管呢?就會出現咳嗽、喘鳴、胸悶等症狀。

當然在中藥治療上,也會有抗呼吸道發炎的效果,不過我認為中藥更有優勢的地方,在於「讓孩子變強壯」,也就是「增強孩子對於外界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」

相比孩子,成人的體質相對複雜,在處理成人氣喘或感冒後的久咳,除了表虛的可能性,還有裡虛、裡寒、有無兼夾水飲等問題需要判斷。

延伸閱讀:感冒後咳不停?久咳不癒可以看中醫

門診有個可愛的4歲妹妹,因為反覆咳嗽而就診,也有鼻子過敏跟異位性皮膚炎的困擾。還記得過敏三部曲嗎?這樣的咳嗽,就要很小心是不是氣喘的表現。

她的咳嗽以夜咳為主,清晨也容易咳醒,咳起來聲音緊緊的,白天則是偶爾會咳,一陣一陣發作,不像是感冒會持續有症狀,也曾經在感冒時出現喘鳴聲。後來,西醫診斷為氣喘,使用了3個月的吸入型類固醇。

使用吸入型類固醇時症狀都穩定,來中醫門診就診時,已經沒有使用西藥了。就診的原因是,在沒有使用西藥的狀況下,她偶爾還是會小咳,也還有鼻涕跟皮膚癢的問題。

妹妹來看診時剛好邁入冬天,對氣喘兒來說的確是個挑戰,因此花了些時間跟爸媽溝通,氣喘的調理是很需要耐心的,要讓身體有時間慢慢強壯起來。

起初吃藥的三個月內,偶爾會因為天氣突然的降溫,誘發夜咳,但漸漸不太會每晚咳嗽了。如果爸媽觀察到妹妹有一點喘的感覺,也會預防性搭配西藥。

三個月後,即使是寒流來,也都挺穩定的。因此在服藥的四個月後,我們改成一天吃兩包藥粉就好。(是不是太乖~能夠一天吃三包藥粉吃四個月!鼓掌!!!)

蠻幸運的是,在調理的過程中,沒碰上幾次感冒,感冒真的是調理過敏體質的頭號敵人阿。爸媽也發現,中藥吃著吃著,即使有感冒,也都蠻快就痊癒了。

調理半年後,即使偶爾只吃一包,或者一周都沒吃藥,也不太會有症狀,不只是沒有咳喘,連鼻子症狀也不明顯呢!不過,即使不情願,妹妹依然很乖地一天吃一包藥粉當作保養(笑)

前後大概調理一年,終於,可以畢業啦!!後來就是偶爾感冒或者寒流來時有一點呼吸道症狀會來看診拿藥吃,爸爸笑著說:「現在全家感冒,她是好最快的!」

內心很感動阿,因為有爸媽跟孩子自己的堅持,才能有現在的夜夜好眠,孩子呀~要繼續吃好睡好哦!

中西藥治療氣喘不衝突,各有優勢可互相搭配

大家可以放心,中西醫在氣喘的治療上,是完完全全不衝突的!(這點真的要很用力強調)

如前面提過的,在急性氣喘發作、喘到不行時,該使用西藥緩解就應該要使用。

而慢性期的保養控制,中西藥其實各有強項,因為氣喘就是氣管處在慢性發炎的狀態,在抗發炎這塊,西藥效果的確很快。

中藥的部分,除了也有減緩發炎的效果,同時也希望能透過調理體質,在最前端就不要讓過度敏感的狀態被誘發。藉由中藥,讓第一線保衛孩子身體的城牆,能夠越來越堅固!

因此我認為中醫跟西醫在氣喘治療上,切入的角度跟優勢是不太一樣的。

吃中藥有另一個很大的優勢在於,不只調理氣喘,連同鼻子過敏、異位性皮膚炎、生長發育都可以一起處理,還可以預防感冒哦

氣喘的孩子有超過一半以上的比例合併有過敏性鼻炎,由於鼻子與氣管,一個屬上呼吸道,一個屬下呼吸道,有一定的相關聯性,改善鼻子過敏,對於穩定氣喘也會有很大的幫助。

延伸閱讀:孩子的兩大課題一次搞懂—性早熟與轉骨

延伸閱讀:感冒?過敏?門診的大哉問

剛開始調理時,如果孩子的氣管發炎還比較嚴重,剛好又碰上外在環境變化的反覆刺激,比如正值冬季,天氣忽然驟降,或者孩子正處在頻繁感冒的階段,有時仍會需要借助西藥抗發炎的優勢,迅速改善症狀,讓孩子能好好睡覺休息。

而隨著中藥調理,孩子的體質漸漸穩定後,自然就可以將西藥逐步減量至不使用了。

不過要提醒大家,氣喘西藥不建議自行停藥,還是應該要搭配小兒科醫師的評估,慢慢減少哦!千萬別忘了,擅自停藥可能會有風險,謹慎點總是好的。

延伸閱讀:吃中藥後,遇上感冒發燒或腸胃炎拉肚子的應對指南(含腸胃炎飲食建議)

如果孩子來就診時就已經沒有在規律使用西藥,我通常會先開1-2周的中藥,請家長觀察孩子吃藥後的反應,如果反應不錯,症狀有明顯穩定下來,的確就不一定需要搭配西藥。

臨床上,蠻常會有家長困擾地問:「中藥加西藥,這樣不會吃太多藥嗎?」

這題有個重要的前提,就是中西藥在兩邊醫師的把關下,對孩子的身體來說是安全的

接著我們可以來思考看看,中西藥一起使用的目的是什麼?

中西藥互相搭配,為的是讓治療效果最佳化,也因此縮短孩子服藥的時間

在發炎還厲害時,適時使用西藥滅火;而中藥的角色則是持續穩定體質,不再讓症狀反覆被誘發,西藥退場後,最後的目標是連中藥都不用吃,也不會有症狀。

如果因為擔憂藥物副作用,不只是可能因此犧牲了平常的睡眠或白天的活動,更有可能導致急性發作時,得去急診甚至住院,孩子的身體恐怕得承擔更多更強的西藥副作用。

很多時候,我會希望孩子或門診的各位能吃到三包藥,也是因為如果在需要三包的時候只吃兩包,恐怕也只是拉長服藥時間而已

雖然吃著能穩定體質的中藥,對身體來說是有幫助的事,但私心還是想讓大家可以盡早畢業呀~如果有任何原因只能一天吃兩包藥,也都歡迎討論哦。

顧氣管就吃粉光參?NO,調理須依個別體質,勿盲目亂補

說到人參,真的是一言難盡。(人森啊~)

有個民間傳說,「顧氣管就要吃粉光參」,但是,從另一個角度想回來,真的只透過吃粉光參就能照顧好氣管嗎?

粉光參,又稱為西洋參、花旗參,有補性,尤擅於「補氣陰」。

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剛剛聊到的,許多過敏體質的孩子,常有「表虛」的體質狀態,針對這樣的狀態,很常使用到「桂枝湯」系列的處方。

粉光參的補,主要是在補「裡虛」,處理的部位是不一樣的

此外,臨床中觀察,表虛的孩子也常夾雜有腸胃火氣的問題,比如便秘就很常見。

那有沒有可能表裡都有虛的問題呢?當然也是有可能的,這時就要由中醫師協助判斷,開出最適合的藥。

我自己的經驗上,參類較常使用於大人、青少年,小小孩不是不會用到,但比例相對較少。

如果要吃中藥「補身體」,還是建議要找中醫師確認過體質,很多時候體質狀態是複雜的,如果該清火氣,或明明是表虛,卻一直吃補裡虛的藥物,反而會造成體質更不平衡。

記得,沒有兼顧體質的補,比不補還糟

比起自己買中藥來吃,會建議先從以下的生活建議做起,至少不會對孩子的身體造成傷害。

減少感冒次數,早點睡、適度運動,避開環境過敏原、冰冷飲食

根據調查,誘發兒童氣喘的原因中,第一名是感冒病毒感染,再來依序是塵蟎、氣溫突然變化大、空氣污染,冰冷飲食

因此減少感冒的頻率,就非常重要!

要避免感冒,還是得回到身體的抵抗力,除了勤洗手、戴口罩,也要睡得夠、吃得營養、多運動。

孩子建議要10點前睡著,盡量睡足9-10個小時。除了能穩定氣管,也能幫助長高長肉。

運動也非常重要,挑孩子喜歡的,什麼運動都很好!盡量每天運動30分鐘,如果沒辦法每天,把握週末時光多動一動總是好的。

甚至,對某些課業壓力比較大的孩子來說,光是「減少靜態不動的時間」,也多少會有點幫助。(大人也是哦~)

說真的,在充斥壓力的環境下,我們不求少吃多動,光是「有動」就已經很好了。(標準是否很低)

不過,在氣喘急性發作時,建議要先休息,勉強運動只會讓氣喘更厲害,等緩解了再恢復運動習慣就可以囉。

飲食這塊,我常被問到「氣喘可以多吃什麼保養嗎?」

其實營養均衡依然是最重要的,少吃不該吃的比較要緊,倒不用刻意多吃什麼。大家可以參考「我的餐盤」,盡量減少加工品,比如糖果餅乾,裡面的人工添加物是明確會加重過敏的哦。

此外,冰冷的飲料或冰品會刺激氣管而誘發咳嗽、氣喘

當氣管足夠穩定,偶爾吃冰是沒關係的。反過來說,一吃到冰的就出現咳嗽或喉嚨卡卡的症狀,甚至喘起來,就代表氣管還不夠健康哦!

而有些孩子合併有胃食道逆流,也會加重氣喘症狀,注意飲食對於腸胃也是會有幫助的。

飲食跟運動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功用,就是幫助孩子控制體重,研究也發現,肥胖也會導致氣喘!不是所有的氣喘都是過敏體質造成的哦~

延伸閱讀:兒童過重或肥胖不可輕忽,健康均衡從「我的餐盤」開始

為了減少環境中的塵蟎、黴菌等過敏原,「三機一套」應該算是家有過敏兒的基本配備了,包含除濕機、空氣清淨機、吸塵器,還有防螨套

除濕這塊,如果人在家中,環境太乾或太濕都可能會誘發氣喘,這時就建議讓家中濕度保持在50%-60%,人不在時可除濕到50度以下,讓塵蟎、黴菌不容易生長。

但是,塵蟎的排泄物或屍體依然會誘發過敏,因此防螨套就很重要,並且要定期洗、烘被單、枕套,以及絨毛娃娃,建議的頻率大約兩周一次。

關於氣溫變化大、突然變冷,要記得注意保暖,冬天時戴個帽子、圍巾,夏天則因為到處都在開冷氣,可以備個輕薄的外套,在進出冷氣房時披上。

而戴口罩除了能預防感冒,對避開空污或冷空氣的刺激也會有幫忙。

最後想說,以上衛教內容要能全部照顧到並不容易,我們在能力範圍內盡量做就好,家長們請不要給自己跟孩子太大的壓力,因為我們真的很難什麼都控制到100分,和諧的家庭氣氛也是非常重要的。

光是天氣變化就很容易讓孩子的敏感發作,這也是為什麼,讓孩子的體質改善、對環境的適應力增加,是這麼重要的事了。


什麼時候建議讓孩子嘗試中醫治療?

服用中藥沒有年齡上的限制,不論是否已有西藥治療,都可以透過服用中藥減緩咳喘症狀。

如孩子不接受吃中藥,也可經中醫師評估體質後,在特定季節(夏天、冬天)使用藥餅外敷(也就是三伏貼、三九貼)等其他治療方式:

1.反覆咳嗽或喘鳴,常在夜間、清晨或伴隨著運動、大笑、哭泣出現

2.感冒時常伴隨喘鳴發作,或感冒後常咳嗽超過兩周

3.偶發或常有胸悶、呼吸困難,或運動時易有喘不過氣的表現

4.頻繁咳嗽影響睡眠的孩子

5.吃冰常誘發咳嗽的孩子

6.反覆感冒的氣喘孩子

7.合併有控制不佳的過敏性鼻炎或慢性鼻竇炎的氣喘孩子

8.西醫治療後仍反覆有呼吸道症狀的氣喘孩子


You may also like

留言